詳細介紹:
三豆湯,包括:綠豆、紅豆、黑豆。

●綠豆,綠屬肝,有清熱解毒消暑作用。
●紅豆,屬心,有利水消水腫功效。
●黑豆,入腎,可補腎益元氣。
“熱在三伏”時,喝碗「三豆湯」,調節體內的熱、清熱解暑毒、導引出身體深層的濕寒。
小暑節氣走脾經。脾(土)喜甘、溫。三豆湯淡淡的甜味,融合著豆香,美味加分,熱熱的喝、吹口氣喝、可口好喝。
「三豆湯」可幫助消痱子、癤瘡、臉上的青春瘡痘、鼻子冒痘痘、戒酒後長疹子的排毒。
【煮法】
●綠豆、紅豆、黑豆,比例 1:1:1。
●豆子先洗淨泡水1小時,將三豆放入鍋中依濃淡喜好加入適量的水,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熬1小時。
●豆子不要煮的太過於軟爛,三豆熟透後放入冰糖繼續煮5分鐘。
【小叮嚀】
1. 用冰糖較砂糖佳。依個人口味添加,不宜過甜。
2. 最好是下午3~5點,走膀胱經時食用。
3. 一週吃1次或2次。
*感謝麗澤家人・恩澤堂|筆記分享|彭繼祖老師講述
更多商品
立秋
【立秋】節氣(8/07~8/21) 秋三月,容平。大氣的包容所有的發生。 天氣會一直很熱,要謹防中暑。 秋天,走肺經,肺主氣,開竅於鼻,主皮毛,五行屬金,肺與大腸互為表裡。肺經過一整年的運作,剛進入修復期,現在是肺、喉嚨、呼吸道、大腸最弱之時。 肺氣弱,呼吸則短促、心跳加快;心臟就不舒服、心悸。血氣到腦不足時,就會頭痛。更要認真呼吸,提升肺活量。不要有太多情緒。 《秋天,豐富多彩,認真修行、多行善。》 秋天腠理開始收斂,秋收,有些身體能量散不出去、供輸及釋放不完全時,就在身體產生反應。咳嗽、喉嚨痛、有些痰、聲音沙啞、鼻子不通、鼻子過敏、流鼻血、鼻蓄膿;拉肚子、溏泄、痔瘡、疝氣、牙齦腫,多是節氣反應。 肺主皮毛,現在也會發生皮膚方面的不舒服、皮皺皺的、長小疹子、起小水泡、發癢、脫皮。當能量由肌肉(脾)轉到皮膚(肺),通道開始收斂、無法釋放,肌肉就痠痛,疹子則是自在發出。 立秋,秋刑,一年循環到長夏結束後,開始準備算帳。過去怎麼照顧身體,在秋天就得到相對的回應。沒照顧好自己的身體,就有很多不舒服會產生。有照顧好身體,就彰顯出來,就覺得身體特別健康、呼吸特別順暢。 《節氣保健》#拍肺經 (大腸經),氣和心舒。 ☆拍手肘的【尺澤穴】,手肘外面是大腸經、裡面是肺經。 ☆拍【孔最穴】,令氣昇心寬。 ☆秋高氣爽,唱唱歌、哼哼歌,讓氣往上昂,輕鬆開心、氣順𣈱。 *感謝麗澤家人・恩澤堂|筆記分享|彭繼祖老師講述大暑
大暑 24節氣保健小叮嚀 【大暑】節氣,正處於長夏,暑熱最易傷到心,大暑時,血管放到最大,心臟要更費力。氣不足、氣上不來,容易發生栓塞性中風、頭暈而跌倒,眼睛常霧霧不清的、耳鳴不舒服。 現在是胃的修復期。一定要“少吃、少冰、少流汗”,讓胃減輕負擔。 胃為「信.土」,該吃飯的時間就吃飯,老老實實的吃飯。 胃在最弱時鼓漲著,就容易不舒服;胃鼓鼓著、胃凸,一定要少吃、但不能不吃,要慢慢吃。 胃之大脈與心相關,當胃不舒服時,心臟也會亂跳、胸悶、甚至昏厥。 《天氣悶熱,動作慢、不急燥、清涼自在》 天氣悶熱、悶熱、悶熱,容易感冒、血壓低、頭昏、眼花。正值三伏天,更要留意防暑降溫。 動作要放慢,不要急燥,不要吃冰,水份補充周延些。 暑氣盛,火焬金,如果土(胃)生金(肺)在過程中不理想時,肺氣虛、肺就衰竭,尤其是易中暑的人。 體熱無法生水時,身體就愈沒有水份,身體就出問題。膀胱經的水不足時,年長的男性需留意攝護腺腫大、結石,年長的女性留意膀胱炎、尿道炎。 大暑後的3~5天,拉肚子、吐、打嗝、排氣、咳嗽、鼻涕、有痰、膝蓋或大腿周邊長疹子、類似痔瘡出血絲、肌肉痠痛,是身體還有能量把體內的熱、溼排出來。 《節氣保健》拍脾經、胃經,去脾溼、助運化 ☆現在刮【三陰交】是最好清出垃圾的時間。 ☆每天拍腳,從膝蓋拍到腳踝。小腿外側有胃經,內側有脾經。左、右腳各拍100下。 *感謝麗澤家人・恩澤堂|筆記分享|彭繼祖老師講述3分鐘帶你快速看免疫力
新聞報章雜誌常常報導,新冠肺炎會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,平時就要打造好自己的免疫能力。但免疫太強或是太弱都不好,要剛剛好。可能大家對於免疫力這個詞常常聽到,但好像沒有什麼實際感覺,今天就帶你快速了解。 免疫力-人體對外的防禦機制 免疫力其實就是人體對外的一種防禦機制,能夠抵擋外來物的入侵,如果不慎入侵到體內後還會有免疫細胞來攻擊,保護身體免受傷害。而訪間說的『抵抗力』、『防護力』,其實就是類似的意思只是說法不同。 平衡穩定的免疫系統對身體是有益的 可能大家會覺得因為免疫太差所以容易感染到新冠病毒,所以我只要一直強化提升我的免疫力就好?其實有類似報導,太高過激的免疫系統也會感染新冠病毒,對身體的危險性也更大。太強不行,太弱也不行,到底該如何?對於身體而言,平衡穩定的免疫系統才是好的。免疫系統就像是國家中的軍隊一樣,軍隊能力太弱,禁不起外敵常常打敗仗(常常感冒、感染、甚至癌症);但如果軍隊能力太強不受控制,就很容易反過來攻擊自己的國家(過敏、自體免疫性疾病),所以就必須要維持在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。 益生菌有助於調整體質 若想要提升自己的免疫力,關鍵在於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充足睡眠,也就是讓身體有足夠的能量和營養。腸道是人體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,大部分的免疫細胞都集中在腸道,直接會影響到身體免疫狀態;而腸道中的細菌有好的與不好的,好的稱為益生菌,這些益生菌有助於人體,所以維持腸道內的好菌數量很重要,故建議平時可以培養起定期攝取益生菌的習慣。三伏天
【三伏天】保健小叮嚀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高、氣壓低、濕度大、風速小,潮濕悶熱的日子。 2020年三伏天,7/16入伏,7/26中伏,8/15末伏,到8/24出伏,長40天。 此時正值長夏,屬土,土(脾)生金(肺),「 養氣」,是三伏天最重要的功課。 可適時補充酵素、益生菌,此時的效果特別好。 每天深呼吸15分鐘、曬太陽15分鐘、靜坐15分鐘。調整氣血。 #深呼吸 早晨7點,取一大杯熱水,放鼻子前;對著熱水吐氣、肚子儘量往內捲打摺;再吸氣,把氣吸到飽。再吐氣、吸氣,15分鐘。讓眼睛、鼻腔、耳腔,同時被水蒸氣軟化。可主動導引打哈啾,排出寒氣。 當察覺心煩氣燥時,就把呼吸放慢一些、深一些,好好地把氣吐掉、吐乾淨,把空間讓出來、再吸氣。面帶微笑、深呼吸,專注在身體放鬆與吐氣。 #曬太陽 中午1點前後、午時的太陽,經絡走心經之時,外出走走曬曬太陽15分鐘,時間不要過長;可選擇在有陽光週邊的地方,樹下、騎樓下……都可以,讓陽光中的紫外線穿透皮膚、肌肉、骨髓,讓溼寒釋放出來;不要用遮陽傘防紫外線,臉部怕曬黑則做好防曬。 曬太陽後,適時補充淡鹽水。 #靜坐 晚上9點~11點,走三焦經時,靜坐15分鐘。此時是最好的調氣時間。呼吸放慢、放緩。 舌頂上顎,眼睛微開,眼觀鼻。觀自在。 三伏天,讓自己潛伏、慢下來,察覺心裡的清靜所在。「靜為躁君」,靜下心來,浮躁就聽你指揮了。 #泡鹽水澡.蒸烤身體 「熱在三伏」,趁陽氣最盛時,是身體祛除積寒的好時機。藉由調整氣血而防治疾病,有「冬病夏治」之效。 泡鹽水澡、蒸烤身體,可祛濕除熱,也較不易中暑;同時可主動導引出身體的溼氣、排出肌肉的滯水、清理骨髓的寒氣、祛除冬天的寒病,冬天就比較不會手腳冰冷、咳嗽、關節風濕痛。 尤其是冬天骨頭會痠抽痛的人,趁著三伏日袪寒,曬太陽、泡澡、蒸烤身體,把藏在骨髓中的濕寒,慢慢地從皮膚散出來。 【方法】 - 洗澡水加入適量鹽,最好能用海鹽。鹽亦可讓脾土(肌肉)穩固。 - 水溫39~40度。 - 泡鹽水澡「3個5分鐘」。泡澡5分鐘、起身休息5分鐘;再泡澡5分鐘、起身休息5分鐘;泡澡5分鐘,起身。 - 最好能在蒸氣室、烤箱間蒸蒸烤烤。 - 蒸烤同樣是「3個5分鐘」。蒸5分鐘、起身休息、再烤5分鐘,共3次。 - 蒸烤時間亦不宜過久過當,否則心氣及能量反而耗損。 - 若無法泡澡時,則以鹽水泡腳取代。水的位置要高於小腿一半,不能只泡到腳踝。同樣是「3個5分鐘」。 - 不宜空腹泡澡。泡澡後,適時補充淡鹽水。 #莫貪涼 此時期陽氣最盛時,不宜貪吃生冷寒涼的食物。吃冰、貪涼,會因為外冷、內冷,但中間層還是熱的,內熱沒有出路可散出時,則在體內衝撞,肌肉特別容易痠痛、身體內燒、中暑,五臟六腑則容易受傷。 三伏天,在小暑到大暑”中”間容易”中”暑。別貪涼,靜下心,享受這陽光季節,於酷暑中察覺心裡的清靜所在,安逸的跟自己在一起,於這美妙的片刻。 #喝三豆湯 "熱在三伏”時,喝碗「三豆湯」,調節體內的熱、清熱解暑毒、導引出身體深層的濕寒。 三豆湯,包括:綠豆、紅豆、黑豆。綠豆,綠屬肝,有清熱解毒消暑作用。紅豆,屬心,有利水消水腫功效。黑豆,入腎,可補腎益元氣。 *感謝麗澤家人・恩澤堂|筆記分享|彭繼祖老師講述